中國共產黨南陽市第六屆委員會第十二次全體會議,于2021年1月27日至28日在南陽召開。 全會由市委常委會主持,市委書記張文深和市委副書記、市長霍好勝分別作了講話。 全會審議了市委常委會2020年工作報告和市委常委會2020年抓黨建工作情況專題報告,審議通過了《中共南陽市委關于制定南陽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張文深就《建議(討論稿)》向全會作了說明。 全會充分肯定了2020年市委常委會的工作。一致認為,過去一年是南陽發展進程中極不平凡的一年。面對嚴峻復雜的外部環境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市委常委會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一系列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各項決策部署,團結帶領全市黨員干部用心工作、務實重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兩場硬仗”打得積極主動,取得較好成效。用黨的創新理論固本培元,堅持以新思想武裝頭腦,積極倡樹“五種學習方式”,自覺做到學用結合、學以致用,更加自覺地踐行“兩個維護”。打好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堅持迅速反應、果斷行動,堅持嚴防死守、聯防聯控,堅持人民至上、全力救治,堅持強化供給、維護穩定,堅持黨建引領、示范帶動,堅決守牢河南“南大門”。沖刺收官“三大攻堅戰”,全力以赴打贏脫貧攻堅收官戰,標本兼治推進污染防治攻堅戰,點面結合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切實提高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成色。扎實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夯實“保”的基礎,堅持“穩”的基調,拓展“進”的態勢,做足“蓄”的文章,推動經濟快速企穩回升。大力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支持市人大及其常委會依法履行職責,支持市政協積極發揮作用,堅持鞏固和發展愛國統一戰線,深入推進法治南陽建設,廣泛凝聚團結奮進的智慧和力量。持之以恒推進黨的建設高質量,把政治思想建設擺在首位,把組織隊伍建設作為關鍵,把作風效能建設作為保障,把紀律廉潔建設作為底線,為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提供堅強保證。 全會高度評價了我市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的決定性成就。“十三五”時期,市委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緊扣省委對南陽的新定位新要求,著力打基礎、補短板、揚優勢,深入推進黨的建設和經濟發展“兩個高質量”工作體系,新的增長點和增長板塊不斷涌現,創新發展動能強勁;城鄉面貌明顯改觀,協調發展有力有效;對外窗口越開越大,開放發展成效顯著;生態優勢持續厚植,綠色發展步伐鏗鏘;民生福祉大幅改善,共享發展成果豐碩;黨的建設全面加強,“兩個高質量”互促共進。“十三五”規劃目標總體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高質量建設大城市邁出堅實步伐。 全會深入分析了新發展階段南陽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我市戰略機遇交匯疊加,比較優勢明顯,發展潛力巨大,但也面臨較多困難挑戰,仍處于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全市上下要始終著眼“兩個大局”,增強機遇意識、危機意識和創新意識,保持戰略定力,發揚斗爭精神,努力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征程中不斷開創發展新局面。 全會提出了我市到二○三五年的遠景目標:以黨的建設高質量推動經濟發展高質量,接續奮斗、爭先出彩,基本建成“五個高地、一個家園”的現代化南陽,大城市規模能級實現大幅躍升,成為省域副中心城市。在區域創新高地建設上,創新能力大幅提升,創新活力全面激發,創新機制更加完善,創新要素加速集聚,高能級科創平臺明顯增加,科技創新對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大幅增強,綜合創新能力走在全省前列,成為更具影響力的國家創新型城市。在區域經濟高地建設上,綜合實力大幅躍升,經濟總量、發展質量邁上新的大臺階,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力爭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基本實現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建成現代化經濟體系。在區域開放高地建設上,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全面建成、作用充分發揮,統一開放的市場體系全面建立,營商環境進入全國先進行列,區域合作全面深化,臥龍綜保區、國家級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和零售進口試點城市引領帶動能力全面增強,內外貿易繁榮興盛,建成內外聯動、安全高效的開放體系。在區域文化高地建設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公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達到新高度,文化事業欣欣向榮,文化產業蓬勃發展,南水北調精神和“四圣”文化影響力更加廣泛深遠,公共文化建設走在全省前列,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建成文化強市。在區域生態高地建設上,生態環境根本好轉,丹江口庫區水質穩定達標,綠色發展活力持續增強,資源能源利用集約高效,生態安全屏障更加牢固,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廣泛形成,生態文明建設走在全國前列。在幸福美好家園建設上,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基本實現,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得到充分保障,建成更高水平的平安南陽、法治南陽;基本公共服務實現均等化,建成教育強市,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顯著縮小,城鄉居民人均收入邁進全省第一方陣,居民主要健康指標優于全省平均水平,共同富裕取得實質性重大進展。 全會提出了“十四五”時期南陽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和必須遵循的原則,強調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河南工作的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深入落實“四個著力”、持續打好“四張牌”,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開放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統籌發展和安全,緊緊圍繞建設新興區域經濟中心,主動融入新發展格局,強力推進黨的建設和經濟發展“兩個高質量”工作體系,深入實施“兩輪兩翼”戰略,重抓重推“九大專項”,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著力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高質量建設具有較強吸納集聚能力和重要影響力的大城市,確保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南陽開好局、起好步,為譜寫新時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絢麗篇章作出更大貢獻。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把牢政治方向、強化根本保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增進民生福祉、推動共同富裕;堅持新發展理念,加快轉型升級、提升質量效益;堅持改革開放創新,增強根本動力、激發發展活力;堅持系統觀念,著眼全局謀劃、點面結合推進;堅持用心務實,提升履職本領、強化使命擔當。 全會提出了“十四五”時期南陽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要全力打造新興區域經濟中心,主動融入新發展格局,著力提升城市規模能級,增強吸納集聚能力和影響力競爭力,大城市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在豫南高效生態經濟示范區建設中走在前、作示范,成為聯動鄂西北、陜東南、支撐中原城市群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經濟綜合實力邁上新的大臺階,在質量效益明顯提升的基礎上,主要經濟指標年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經濟總量跨越5千億元臺階、力爭接近6千億元,穩居全省前三,經濟實力在全國地級城市排名不斷前移;經濟結構更加優化,“主新特”產業發展模式深入推行,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裝備制造、綠色食品、冶金建材等千億級產業集群和一批百億級園區、企業加速壯大;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走在全省前列,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建設取得重大突破;全面深化改革和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取得重大進展。創新驅動能力邁上新的大臺階,區域創新中心和人才強市建設取得重大進展,研發經費投入強度明顯提高,高能級創新載體平臺建設大幅提升,創新主體和人才活力持續激發,科研成果轉化質量和效率明顯提高,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實現翻番,成為中部地區重要的科技成果孵化轉化基地。城鄉協調發展邁上新的大臺階,城鎮化水平顯著提升,中心城市布局優化、提質擴容,建設管理品質、經濟首位度明顯提高,現代化新城區加速崛起;縣域競相發展,縣城承載能力不斷增強;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更加健全,鄉村振興實現更大突破,農業農村現代化走在全省前列。生態環境質量邁上新的大臺階,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更加優化,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成效顯著,能源資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萬元GDP能耗、用水量持續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減少,森林覆蓋率持續提升,“兩山兩源”生態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天藍地綠水秀成為常態,生態宜居南陽享譽全國。社會文明程度邁上新的大臺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南陽根深葉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繁榮發展,文明創建成果不斷鞏固深化,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豐富,優秀文化傳承創新成效明顯,全民科學素質整體水平顯著提升,向善思進的正能量更加充盈。人民生活品質邁上新的大臺階,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分配結構明顯改善,城鄉居民生活水平差距逐步縮小,脫貧攻堅成果鞏固拓展,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明顯提高,教育質量大幅提升,衛生健康體系更加完善,城鄉養老服務網絡基本形成,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健全,民生福祉實現更大改善。市域社會治理邁上新的大臺階,法治南陽、平安南陽建設深入推進,服務型、法治型政府加快建設,行政效率和公信力顯著提升,營商環境全面優化。社會治理更加精細,基層治理走在全省前列;防范化解重大風險體制機制不斷健全,自然災害防御和突發公共事件應急能力顯著增強,全方位立體化公共安全網絡基本形成,發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 全會提出,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強化創新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創新作為全市發展的戰略支撐,深入實施科教興宛、人才強市、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圍繞產業鏈布局創新鏈,培育產業創新主體,建設產業創新平臺,攻克產業關鍵技術,強化人才支撐,建設區域創新高地。 全會提出,聚焦先進制造業強市建設,著力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堅持把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作為主攻方向,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加快產業鏈式集群化發展,突出縣域“主新特”產業發展,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加快建設數字南陽,培育壯大現代金融產業,打造高能級產業載體,提高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 全會提出,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扛穩糧食安全政治責任,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深化農村改革,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推動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促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現代農業強市。 全會提出,加強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建設,堅持適度超前、整體優化、協同融合,加快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現代能源支撐體系、水利基礎設施、全域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構建系統完備、高效實用、智能綠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增強區域綜合競爭優勢。 全會提出,突出核心帶動全域聯動,深入落實主體功能區戰略,優化發展空間布局,做大做強中心城區,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打造宜居韌性城市,全面增強城市綜合承載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推進新型城鎮化和區域協調發展。 全會提出,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著力暢通經濟循環,積極擴大有效投資,加快消費擴容提質,不斷放大市場優勢,成為服務新發展格局的重要鏈接。 全會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強化改革舉措系統集成、協同高效,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完善要素市場化配置,深化地方財稅體制改革,加快構建充滿活力的市場經濟體制機制。 全會提出,構筑高層次開放平臺,堅持開放帶動,積極參與全國全省經濟發展布局調整、格局重構,加強開放載體建設,構建開放招商新格局,拓展開放合作空間,推動更高水平、更寬領域、更大規模對外開放,建設區域開放高地。 全會提出,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堅定文化自信,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增強南陽文化影響力,豐富文化產品和服務,提高社會文明程度,建設區域文化高地。 全會提出,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加強生態系統建設和保護,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促進資源節約循環利用,推進生態保護系統化、環境治理精細化、資源利用高效化,加快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建設區域生態高地。 全會提出,增進民生福祉,堅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提高人民收入水平,推進社會充分就業,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全面推進健康南陽建設,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幸福美好家園。 全會提出,全面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統籌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把安全發展貫穿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和全過程,著力防范和化解現代化進程中各種風險,堅決維護政治安全、確保經濟安全、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維護社會穩定和安全,筑牢安全防線,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南陽。 全會強調,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南陽,關鍵在黨。必須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和完善黨領導經濟社會發展的體制機制,全面加強黨的建設,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健全規劃制定和落實機制,為實現“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提供堅強保證。 全會號召,全市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群眾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用心工作、務實重干,乘勢而上、奮勇爭先,全力打造新興區域經濟中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南陽,為實現“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高質量建設大城市、助力新時代中原更加出彩而努力奮斗!